川贝母的做法 川贝母 川贝母的家常做法 川贝母怎么做 家常川贝母的做法 川贝母怎么做好吃 川贝母的做法大全
川贝母
川贝母的做法
川贝母原料介绍
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、暗紫贝母、梭砂贝母或甘肃贝母等的鳞茎。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,生于海拔1800至2400米的林中、灌丛下、草地、河滩、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,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;暗紫贝母为多年生草本,生于海拔3200至4500米的草地上,分布于四川、青海等地;梭砂贝母为多年生草本,生于海拔3000至4700米的砂石地,分布于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;甘肃贝母为多年生草本,生于海拔2800至4400米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,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
采收季节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异。野生者多在夏、秋季或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。用种子播种栽培的于第三年茎叶枯萎后采挖。用鳞茎及分割鳞茎繁殖的于次年采挖,清除泥土,晒干;阴雨天可烘干,烘温40℃至50℃为宜。
川贝母、暗紫贝母、甘肃贝母药材上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“青贝”和”“松贝”,梭砂贝母药材习称“炉贝”。
1.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,高0.3至0.8厘米,直径0.3至0.9厘米。表面类白色,外层鳞叶2瓣,大小悬殊,大瓣紧抱小瓣,未抱部分呈新月形,习称“怀中抱月”;顶部闭合,内有类圆柱形,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至2枚;先端钝圆或稍尖,底部平,微凹入,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,偶有残存须根。质硬而脆,断面白色,富粉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2.青贝呈类扁球形,高0.4至1.4厘米,直径0.4至1.6厘米。外层鳞叶2瓣,大小相近,相对抱合。顶部开裂,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至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。
3.炉贝呈长圆锥形,高0.7至2.5厘米,直径0.5至2.5厘米。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,有的具棕色斑点。外层鳞叶2瓣,大小相近,顶部开裂而略尖,基部稍尖或较钝。
均以质坚实、粉性足、色白者为佳。
川贝母食物相克
食材组合 | 详情 | |
---|---|---|
宜搭 | 川贝母 + 甲鱼 :可滋阴润肺 | 详情 |
川贝母 + 豆腐 :可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 | 详情 | |
川贝母 + 香蕉 :可清热生津、润肺滑肠 | 详情 | |
川贝母 + 雪梨 :化痰止咳润肺养阴 | 详情 | |
川贝母 + 麦冬 :润肺养阴 | 详情 |
川贝母营养分析
本品临床可单味研粉吞服,或与梨蒸服,并宜随症配伍。
川贝母适用人群
脾胃虚寒及寒痰、湿痰者不宜慎服。
川贝母制作提示
1若久咳阴虚肺燥者,可与沙参、麦冬、生地等同用,以养阴润肺,化痰止咳。
2若燥热咳嗽者,可与知母相合。
3若痰热咳嗽者,可配黄芩、枇杷叶等,以清热化痰止咳。
4痰火郁结之瘰疠,可与玄参、牡蛎等合用,以助软坚散结之力。
5凡热毒蕴结之疮痈、乳前,可与蒲公英、连翘、金银花等相配,以增添解毒消肿之功。
6川贝与雪梨、冰糖同食,其化痰止咳、润肺养阴的效果更加明显。
川贝母食疗作用
川贝母味苦、甘,性微寒;归肺、心经;质润泄散,降而微升;
具有清热化痰,润肺止咳,散结消肿的功效;
主治虚劳久咳,肺热燥咳,肺痈吐脓,瘰疬结核,乳痈,疮肿。
川贝母相关内容
本品形似贝子相聚,故名贝母,川产者名川贝母。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“形似聚贝子,故名贝母。”